• 《中医文化学导论》李和伟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文化学导论》【作者】李和伟主编【丛书名】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创新教材【页数】189【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09【ISBN号】978-7-5132-5107-5【价格】49.00【分类】中国医药学-文化-中医学院-教材【参考文献】李和伟主编.中医文化学导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09.图书封面:导论》内容提要:本教材从中医药文化缘起切入,从中医药文化理论、中医药文化思想、中医药文化伦理、中西医文化比较等问题出发,探索中医文化思想体系、现代发展及未来方向,在传承中提高认识,推陈出新,在扬弃中发展创新,传播弘扬。在中医药文化知识构建中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对问题的梳理和科学的逻辑思考,建立符合科学规律的中医价值观和现代医学观,引导学生提升中医认同感,建立中医思维框架体系,形成现代中医药学价值观。《中医文化学导论》内容试读绪论今1绪论【学习目的】了解文化、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文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其相互的关系;了解中医药文化学研究的对象,以及学习中医药文化学的意义。一、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具有人文属性的宏观概念,其内容浩瀚广博,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随着观察角度的不同,文化就会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医药文化亦是如此。因此,学习中医药文化就要了解“文化”“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一)文化的含义关于文化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据有关专家统计,达两百余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化是人文教化在古代,文化是一个复合结构词,意思是以文化之。《易传·贲卦》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这里的天文是指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原文主要是指社会人伦秩序、礼仪制度。“文”字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如花纹、水纹、斑纹等,是“纹”的古字。《易·系辞下》云:“物相杂,故约文。”许慎在《说文解字》云:“文,错画也,象交叉。”由此初义衍生出文字、文章、文学、文采之义,进而“文”有了“质”“实”“朴”相对美善之义。郑玄注《礼记》云:“文,犹美也、善也。”“文”字在历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溢法上“文”字为最高谥号。《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日:“经天纬地曰文。”皇帝死后溢“文”,必须在治国上有重大业绩。“化”字的甲骨文是由两个对倒的人组成的,意思是转化、变化。中国古代视“化”为自然大道,不同于西方人重“创”之道。在先秦典籍中,“化”字引申为教化,即通过教育使人的品性向好的方面转化。《老子·第五十七章》云:“我无为而民自化。”古代有“化外”一词,就是指中国教化未达到的地方。2.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现今一般教科书和工具书中大多采用文化的广义,即“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原苏联《哲学百科全书》1964版)。广义的文化认为,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人、人为(这里的人为,指的是人的一切行为,不同2中医文化学导论于古代的人文。古代的人文包括人性、人道,是指人所以为人的行为),因此,文化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现代社会也有用文明一词来表述文化,两者同属于人类生存方式的概念,虽有相同相似之处,但文化侧重于人文精神内涵,以内在为主;文明侧重于社会,物质形态以外在为主。3.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反映狭义的文化一般是指与人的精神意识活动相关的社会行为和社会产物。在西方,“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词为动词,意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居住、练习、注意等。与拉丁文同属印欧语系的英语、法语、德语等,语言中的“文化”意义都保留了拉丁文的某些含义,进而引申出对人性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意义。这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非常接近,只不过文化在中文中一开始便专注于精神意识活动,直指伦理道德,礼仪制度,而Cultura则是以土壤改良、植物栽培等物质生产引导到能力、知识、修养、情操等精神领域。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除了本能之外,几乎无一不与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尤其是人所创造的一切财物,无不打上人的意识的烙印。因此,文化不可能不延伸到物质产品,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狭义文化的理解和使用。狭义文化论者认为,文化应与产品物质本身有所区别,它只是作为人的精神活动、如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隐性存在于产品之中。因此,构成文化的内涵不是表层的、形式的存在,而是深层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构成了文化的三项核心要素。正是这三项核心要素,蕴藏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才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社会心理和民族意识。目前,人们在学术研究中采用的文化定义多取狭义,其范畴大体上与人文这一概念相似,特指精神财富,主要是指与人的思维、意识、情感等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宗教、道德习俗等,具有明显的人生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目前,这一观点比较成熟的定义是:“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总之,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生存方式,是人类自我创造的产物。文化是人类从自然状态迈向更高层次的标志和动力,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和源泉。个民族的特立绵延也在于文化的孕育滋养,构成各民族传统文化主要特征的因素是居住地域的差异性、民族人种的特异性、文化形态的稳定性和传承历史的延续性。民族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它的普适性上,也体现在它的特殊性上。(二)文化的结构与层次“文化”这一概念,人们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差异甚大,研究者基于文化自身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文化结构、层次的理论:有主张文化在结构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层次者;有主张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者;有主张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层次者;还有以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风俗习惯为文化之六大子系统者等。其中以四层次说比较完整而简明。绪论今3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又称物态文化,是人类所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物质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客观化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人类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的总和。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常识告诉我们,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类的物质生产是社会的、群体的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下才能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自己独有的社会环境,还创造了处理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准则,并逐步将其确定、规范化为社会的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团体、教育科技组织等。制度文化着眼于调试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虽不直接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但其特质及发展水平仍然离不开人与自然发生联系。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尤其是相互交往中所约定俗成的习惯性行为定势,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模式的反映。行为文化与民风民俗的形态出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行为文化的产生,既与人类生活所依赖的一定地域与自然环境有关,也离不开一定社会环境下的制度文化,是制度文化在人的行为模式上的体现。4.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又称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出现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作为文化的核心部分,精神文化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部分。社会心理是含有主观的、潜移默化的演进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是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尚未经过理论加工与艺术升华,体现为流行的大众心态,诸如人们的愿望、要求、情绪等。社会心理受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影响,并与行为文化互为表里。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政治家及文化学者、专家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通常以物化形态,诸如著作或作品固定下来。以上文化结构的诸层次中,物质文化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度与行为文化反映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精神文化反映的是人与自我的关系。精神文化处于整个文化结构层次的最高层,因为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故而很难改变。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是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相区别的本质所在。(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具有国别性、民族性。在世界历史上,各个民族和国家基于不同的自然社会条件、环境,创造了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全人类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国所有民族的文化总汇,是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中华各族人民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包含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4。中医文化学导论中国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国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和当代文化。狭义的中国文化主要指鸦片战争(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所聚合的丰富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基本精神特点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和贵和尚中。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有别于西方文化的人定胜天,讲求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也包含人化的自然与异化的人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对相同的,能够达到统一。2.以人为本人本主义在中国由来已久,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道家、墨家都是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学说。墨家反对统治者为了争权夺利而发动战争,强调“兼爱”,是对人的尊重。法家论述法术,是针对人的治理。道家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本主义的体现。儒家民本理论更是从人事出发立论的。3.刚健有为刚健有为就是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性格、勇敢的精神,在人世间有所作为。刚健有为是儒家、法家、墨家思想的主流,刚健的精神表现在个体上就是一种独立不屈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孔子说:“士不可不弘毅。”弘毅就是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孔子的阐述一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流,也是中国历代文人所奉行的信条,是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4.贵和尚中“中和”就是和谐统一,合适平衡,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在文化价值方面,提倡在统一文化的范围内,不同派别、不同类型、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民族之间思想文化的相交渗透和多样统一,既维护了民族文化的整体性,又保持了文化的多样性;在民族关系上,以和为贵,承认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在道德伦理和社会行为上,提倡中庸思想,以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贵和尚中”的文化理念,使中华民族在整体上体现了一种内敛而非扩张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亲和力的核心。二、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的关系(一)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中国,文化思想源远流长,灿烂丰富,像浪花闪烁、浩荡奔腾的长江、黄河,孕育、滋养着一代代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回眸观之,穿越时空的文学画廊绚丽缤纷,绘画、书法、音乐等充满了生命意识与情感花瓣的艺术流芳溢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一种文化,即中医药文化。它根深叶茂,博大精深,是我们不能也不可能忘记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永远美丽、永远耀眼的瑰宝。绪“论5源于中国历史与土壤的中医,既悬壶济世,中国人依靠它得以祛病安康,保持蓬勃的生命活力;又是一种含义深刻的文化思想,与人的精神意志、心灵情感息息相通。从文化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其思想基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精神一脉相通。中医是运用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行医治病,诠释人生命的秘密。其“阴阳和合”与“顺应自然”的生理机制和对待生命的“清静无为”的主观精神,正是儒家中和思想与道家“道法自然”古代哲学精神的最佳体现。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和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的中国人更注重生命,更重视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人们都在积极地探讨和研究人体的特征与生命的规律,尤其是如何养生,如何“防患于未然”,从治愈疾病到预防疾病。中医及其文化,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种良好的契机。吸取了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精华的中医,历经两千多年的融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价值和思想核心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和谐”。世间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矛盾一致的。任何疾病,无论大小、轻重都起于阴阳不和,是因“和谐”的缺失而造成的。中医治病就是燮理阴阳,使之“和谐”。只要“和谐”了,人的病就好了。这种“和谐”主要包含人与环境和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身三种方式。处理和调节好了这三种矛盾,人就是一个“和谐”的人、一个健康完美的人。这一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儒、道、佛的文化哲学思想如出一辙。这种文化思想正逐渐被各种肤色的人所接受,发展到如今,中医及其文化已经漂洋过海,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它靓丽的身影,可以说愈来愈辉煌,愈来愈伟大。(二)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钥匙是开锁的工具,为守护、防卫、珍藏、保密的需要,人类大约在17世纪发明了“锁”和“钥匙”,且约定俗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所以钥匙是开锁的必备工具,是打开锁固范畴的开路先锋。虽然蕴含体现中华文明特色的瑰宝数不胜数,但能“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唯有中医药学,因为只有中医药学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只有中医药学在基本观念、实质内容、思路方法、表述方式等方面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基因;只有中医药学在凝聚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健康养生理念、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等方面,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国古代科学的成果。换而言之,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复兴的开路先锋。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内涵。历代医家通过不断深入观察和反复的临床实践,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总结了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诚然,中医学、西医学都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科学,目的一致,但医学体系不同:西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中医学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西医学属于生物医学模式,即生物-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中医学属于整体医学模式。西医学是在还原论指导下,基于解剖学基础发展而来的,诊疗思维着重于寻求致病因子和精确病变定位,然后采用对抗式思维,定点清除致病因子,使机体恢复健康:中医学是在整体观指导下,基于“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6?中医文化学导论中国哲学基础发展起来的,诊疗思维着重于寻求致病因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和正气、邪气的消长定位,然后采用包容式思维,并非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而是通过扶正祛邪、补偏救弊使机体恢复健康。因此,中医治病的最大特点不是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而是调理、矫正致病环境,使致病因子难以生存和发展,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类的生命科学至今还是一个尚未打开的迷宫,而中医药学关于天人关系、脏腑关系、经络关系、表里关系、精气神关系、“生长壮老已”关系等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涉及医学和生命科学之“钥”。因此,深人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必将凸显中医药学的鲜活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三、中医文化的概念与研究内容对“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以后,再理解什么是中医文化就会清晰、容易得多。对文化本身认识的多元性,给中医文化的界定带来了复杂性。从中医文化与中医科学技术区别角度来界定:“所谓中医文化,不是或主要不是指中医作为科学技术本身,而是指这种科学技术特有的社会形式、文化氛围,也即中医学发展同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以及中医学中所体现的特有的文化特征。”从广义文化上界定,即“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从文化的具体层面来界定:“中医文化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综合而言,即“中医文化以中医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及中医学自身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与器物文化”。中医文化研究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征。中医文化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医药学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中医药的语言文献、中医药学发生发展的历史、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价值理念、文化功能、人文精神、中医学区别于其他医学的文化特征、中医学发生发展的总体规律、中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历代名医的生平及所处历史背景、医家学术思想形成的条件及传承等。除此之外,中医文化研究还包括地域中医文化、中医药企业(包括中药厂、中医院)文化的研究。研究中医文化的学科叫中医文化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医文化学)由中医哲学、中医史学、中医文献学、中医语言文字学(医古文)等子学科构成,还包括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如中医人类学、中医社会学、中医伦理学、中医心理学、中医生态学、中医经济学等。这些子学科中,中医哲学是中医文化学的核心,因为任何一种文化的核心都是该文化的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学问,中医哲学就是中医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具体地说,中医哲学包括中医思维、中医本体论、中医方法论、中医伦理学、中医价值论等。四、学习和研究中医文化的意义(一)中医文化的复兴是推动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的步伐,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经济迅速发展,···试读结束···...

    2022-07-26

  • 《中医阴阳学导论》张维波,李守力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阴阳学导论》【作者】张维波,李守力主编【页数】314【出版社】北京:华龄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169-1342-0【价格】48.00【分类】阴阳(中医)-研究【参考文献】张维波,李守力主编.中医阴阳学导论.北京:华龄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图书目录:《中医阴阳学导论》内容提要:本书上编ldquo阴阳:历史middot整体理论rdquo详细论述了阴阳概念运用于中医带来的巨大作用,包括阴阳源流、超越式突破、中医阴阳学说、整体生命现象、整体生命理论、完整生命模型等部分。下编对《黄帝内经》主要是气血经络和与阴阳密切相关的三阴三阳的解析内容,包括《黄帝内经》气血经络分析、《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概念的空间解析等部分。本书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出发,对中医阴阳学理论体系进行了科学的诠释,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医阴阳学导论》内容试读middot上编helli阴阳:历史middot整体理论杨学鹏阴阳在中国可谓人人皆知。但是,阴阳究竟是什么,人们未必说得清楚,而且总觉得有点神秘。阴阳在中国哲学史里算不上一个热门题目,因为中国哲学是围绕着家(儒家、道家)和子(孔子、墨子)展开的。阴阳的文献资料非常零散,不成系统。阴阳研究的首要工作是寻出阴阳的脉络,而寻出阴阳的脉络,须从阴阳的历史着手。这本小书的第一部分就是阴阳的历史。阴阳概念源于自然现象,阳光照射现象,这是第一代阴阳。战国时代,阴阳概念与气的概念结合,形成阴气、阳气概念。古人认为,阴气、阳气是宇宙间的支配力量。阴阳由日常观念上升为哲学概念,实现了超越式突破,这是第二代阴阳。阴阳不是一家之言,诸子百家共同培育了哲学阴阳学说。哲学阴阳学说是既包括自然,又包括社会的统一哲学,是古代的宇宙观,阴阳是古人的思维模式。哲学阴阳学说主要讲天的阴阳二气。天的阴阳二气,功德有二:养育了万物,阴阳消息造就了春夏秋冬,造就了时序。中医阴阳学说主要讲人的阴阳二气。古代医生移植阴阳用于临床,阴阳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生成了医学概念,这是第三代阴阳。古代医生群策群力创立了中医阴阳学说,中医阴阳学说涵盖了诊断、治疗、养生等各个医疗环节。病因、症状、药物等各种医学因素无不隶属于阴阳的麾下。阴阳成为中医的纲领性概念。中医阴阳学说最精彩的内容是用阴阳总结了人体整体生命现象。人体结构分为六个层次:整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和大分子。最高层次整体有三大整体生命现象:生物钟、稳态、人一生的生长衰老演化现象。生老病死,人们都很熟悉,换言之,人人对整体生命现象都有感性认识,但是现代科学至今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整体生命理论体系。为什么?因为没有找到人的整体指标,这是一个难题。中国人在两千年前解决了这个难题,用阴阳总结了人体整体生命现象。然而,《黄帝内经》流传了两千年,却一直没有从中挖掘出整体生命理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局面呢?古代文献ldquo深奥rdquo,须有合适、得力的方法,才能挖掘出真谛。我们设计了一个以实辨虚的方法,用现象辨识的古医论,对号入座,挖掘提炼出现代形式的三个人体整体生命规律:节奏律、稳定律、演化律。古人持整体观,终始是古代整体观的重要概念。作者依据终始概念把整体三律结合起来,获得一个螺旋,作者称之为阴阳螺旋,阴阳螺旋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模型。2整体三律为现代科学形式,属于分析科学,而终始概念属于古代文化阴阳螺旋融合了古代文化与现代科学,圆满地从分析方法回归整体观,复原了古人原意。读过这本小书之后,读者会发现,阴阳并不神秘,只不过与现代科学相比,别开生面,出奇制胜。杨学鹏2009年秋3中医阴阳学导论第一章阴阳的源流阴阳是一个古老的概念,阴阳起源很早,在西周或西周以前阴阳概念就形成了。阴阳可以称作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观念,阴阳是在古代生活中自然形成的,阴阳活跃于日常语言中,不是什么人的发明专利。春秋末至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ldquo百家争鸣rdquo局面,儒、道、墨、法、名、杂、阴阳诸家纷纷著书立说,各派的主张颇为不同,出现了争鸣局面。然而,争鸣之中惟独有一件事,诸家保持高度一致,就是都谈阴阳,且见解相同。扎根于民族文化沃土中的阴阳受到各派的宠爱。在诸子百家的共同培育下,阴阳概念得以发展、提升,最终形成了阴阳学说。历史上,阴阳也是各朝各代哲人关注的焦点。时至今日,人们谈论房屋的朝向时,还讲朝阳与背阴;春天,人们就说阳气上升了。一个民族观念沉潜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忽略阴阳概念。第一节方法理清阴阳源流,主要途径是查阅先秦文献。百家争鸣时代,虽然有阴阳家一派,但是没有留下文字资料,阴阳散见于不同的文献中。针对一个ldquo散rdquo字,我们以ldquo多闻阙疑,慎言其余rdquo作为查阅文献的宗旨,尽量地多看资料,切忌只盯着一个资料,这样就避免了ldquo盲人摸象rdquo式的错误。有疑问的文献搁置不用。在剩下的可靠资料中谨慎地引出结论来。近一二十年,出土了大量的竹简、木简,这是最可靠的资料,极具参考价值。也在我们的查阅之列。一、社科课题阴阳的源流是一个社科课题,不是医学课题。古代中医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学科,古代医生广泛吸收了当时天文学、气候学、地理学、历法、数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等学科的成果为己所用,同时寻找思维工具为己所用。在古代,天命、神权占统治地位。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学术空前繁荣,▣4第一章阴阳的源流但是除了阴阳和五行以外,其他的并不适合于医学,于是古人将阴阳五行尽收囊中。在古代文化背景下,选择阴阳五行顺理成章。或许现在人们认为阴阳五行算不上是什么思维工具,但是在古代与天命、神权相比,阴阳、五行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思维工具。特别是阴阳是当时的通行概念,是古人的思维模式。古代医生需要思维工具总结临床经验,但是只有成熟的概念才能胜任,才有引进的价值,阴阳概念尚处于幼稚之时,不会引起古代医生的注意。一个概念就像一棵树。人们旅游时见到一棵参天大树,不禁感叹:ldquo好大啊!rdquo其实大树原来是一棵小树,大树是小树长成的。而最初一粒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才有了这棵小树。树有它成长的过程,概念也有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概念的形成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稚嫩到成熟的历程。树长成大树,成材了才有用,小树不成材,人们无法利用,任其生长。概念成熟了,定型了,才有用,稚嫩的概念,担当不起大任,还要像小树一样继续成长、继续发展。因此在古代医生吸收阴阳概念之前,阴阳有一段与医学无关的发展史,而这段历史是研究阴阳起源最有价值的一段历史。可见,考证阴阳的源流是哲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事,不是中医的事。考证阴阳的源流要查阅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著作,这些不是中医专业的参考书。中医的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而这些文献不涉及阴阳的起源。考察阴阳起源所需的知识储备不是医学知识,而是国学。科举时代,孩子从小就背诵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现在的孩子学习的是数理化,对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很陌生。如此教育背景,要考证阴阳的源流,需要补课,对国学下一番功夫,否则,难以取得一个起码的认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阴阳的源流还要多读一些中国哲学史著作,以了解阴阳的现代研究。尤其是国学大师梁启超的《阴阳五行学说之来历》是考证阴阳起源的开山之作,不可不读。二、历史与时间坐标理清阴阳的发展脉络,一件很重要的事是梳理文献的时间顺序。历史随着时间而演变,时间是历史的参考系,因此必须先明确文献的时间坐标,才能了解阴阳在特定时间的表现。把前后时间坐标上的阴阳连贯起来,阴阳的历史就凸现了。文献时间认定错了,阴阳的历史就颠倒了。例如《易经》和《易传》都是先秦文献,但是在时间上相差好几百年。所谓经是经典著作原文,传是后人对经的注解。《易经》是一部算卦的书,时间久远,可以追溯到商代。按照朱自清的意见,《易传》是战国末期儒家在阴阳家和道家的影响5中医阴阳学导论下,ldquo给《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这些新解释并非在忠实的、确切的解释卦、交辞,其实倒是借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这种新解释存下来的,便是所谓《易传》。rdquo①朱自清的意见,《易传》出现于战国末期,是受了阴阳家与道家的影响,打着《周易》的旗帜借题发挥。《易传》比《易经》晚好几百年,我们必须把它们放在各自的时间坐标上,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文献的取舍查阅文献,一定要辨别文献的真与伪。真材料是考证的根据,而以伪材料为依据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查阅文献一定要去伪存真。先秦文献年代久远,经过岁月的侵蚀濡染,形成一种错综复杂、虚虚实实的形态。特别是所谓子书,即战国诸子的著作,多是弟子们及后学所记,因此有的文字就变了味。例如ldquo《易》以道阴阳rdquo这句话出自《庄子middot天下》。ldquo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一《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rdquoldquo《易》以道阴阳rdquo这句话疑点很多。首先,《庄子》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为庄子弟子,或后学,以致后人所作。其次,庄子推崇老子,诋就孔子之徒,庄子不会站在儒家立场讲解儒家经典。况且庄子的文笔无拘无束,而《天下》篇讲六经一本正经,显然不是出自庄子之手。再者,《天下》篇前句讲了儒家四种教材,后句讲了六种经典,四与六的数目差别说明前后句不是出于一人之手。孔子教学以《诗》《书》《礼》《乐》为教材,所谓ldquo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rdquo徐复观指出:在孔子时代,ldquo不仅经之名未立,且《易》与《春秋》尚未与《诗》《书》《礼》《乐》组合在一起。rdquo②正式将《春秋》与《诗》《书》《礼》《乐》组合在一起的是荀子。钱①朱自清.朱自清讲国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1。②徐复观.中国经学史基础[M].台北:学生书局,1982:26。middot6middotmiddotmiddotmiddot试读结束middotmiddotmiddot...

    2022-11-19

  • 《中医护理导论》罗尧岳,李卫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中医护理导论》【作者】罗尧岳,李卫红主编【丛书名】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特色护理精品系列【页数】185【出版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8【ISBN号】978-7-5132-5611-7【分类】中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院-教材【参考文献】罗尧岳,李卫红主编.中医护理导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08.图书封面:导论》内容提要:《中医护理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中医护理的专业素质,了解中医护理的内涵及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调研前期中医护理相关教材的基础上,本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是传承和创新。本教材具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中医基本理论在中医护理的运用,达到中医药理论与中医护理理论的有机结合;二是突出中医思维的培养和理论特色,设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章节,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思维、形象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写入教材,进行专题介绍;三是突出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关系,设中医药文化与中医护理章节,将儒道文化、传统护理伦理道德以及干支历法等写入教材,进行专题阐述;四是突出教材重要知识点,运用大量图表对重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呈现,且每章有学习目标和复习思考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把握和思考理解。《中医护理导论》内容试读▣▣扫一扫,看课件绪论【学习目标】识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简史。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应用: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的思维指导临床实践。一、中医护理学概要中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学科。其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弘扬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载体,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不竭动力。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生态观,源于自然,适应自然,并维护自然;“形神统一”的动态生命观,注重形体、功能与精神、意识、思维于一体;“治未病”的早期干预思想;“辨证论治”以人为本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整体调节的综合治疗理念与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等在养生保健、防病治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整体观念的理念,辨证施护的思维及特色的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预防、养生、保健和康复的一门学科。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学有较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涵。中医护理学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中医护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医几千年来,医、护不分家,集医、药、护、技为一体。中医护理作为一种形式存在,在历史上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中医护理学内容散见于各医学著作中。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主要就是护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护理学也在不断地总结、研究和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1.中医护理学萌芽时期远古时期,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偶然受伤则设法涂裹包扎,身体疼痛不适则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这些本能的自身保护即是医护的开始。人们不断发现和总结1CT园中医护理导论些具有预防疾病或康复作用的方法,逐步有了中医护理的萌芽。2.中医护理学形成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学论述较全面,护理理论初步形成。周代人们开始进行除虫、灭鼠、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活动,并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社会分工和医学分科。战国初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用酒冲洗伤口消毒的方法,如“犬所啮…而令人以酒财沃其伤”,这是最早用酒精处理伤口的记载。《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对疾病饮食宜忌做了较详细的论述,突出了饮食调护的重要意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提倡顺应四时气候变化,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对情志护理也有深刻的认识,认为情绪刺激或者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机失调,气血失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同时还指出医护人员在施护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交谈的方式和方法。汉代及三国时期,辨证施护及养生康复理论和实践得到发展。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施护的先河,其中详细论述疾病的辨证施护理论。《伤寒论》以六经辨伤赛,《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该书在生活起居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以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书中详细记载桂枝汤对煎药方法、服药方法、注意事项、药后观察及饮食宜忌,并提出护理八法,是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伤寒论》中用蜜煎导通的方法通便,或用猪胆汁灌肠排出宿粪来治疗津枯肠燥、大便秘结,这是关于灌肠疗法的最早记载。《金匮要略·杂疗方》中最早开展急诊复苏护理的范例,详细记载了抢救自丝、溺死患者的具体操作过程。后汉名医华佗,首创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他还是保健操的创始人,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将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创编了“五禽戏”。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提出了世界最早的外科护理及康复护理理念。晋唐时期,护理措施和技术不断发展。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包括中医急救、五官科传染病、外科、妇科、内科、精神科、伤科等论述,是集中医护理各科之大成。书中广泛涉及护理内容,记载了烧灼止血法,并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患者的复苏术;记载了用海藻治疗瘿病,与后来人们发现的甲状腺肿大与缺碘有关相一致;记载了腹水的饮食护理,如:“勿食盐,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还提出用狗脑敷治疯狗咬伤患者,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著名医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更加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临证护理、食疗、服药以及婴幼儿护理保健等内容,为儿科临证护理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他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并首创了用细葱管进行导尿,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早1200多年。宋金元时期,护理措施和技术进一步充实。李杲所著的《脾胃论》提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的学术见解,详细论述脾胃内伤病的饮食、精神及用药护理,强调无病亦须保护脾胃功能。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提出:“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倡导滋阴降火的护治法GT安则。寇宗奭所著的《本草衍义》中“水肿者,宜全禁之”与现代护理中水肿患者应无盐或低盐绪论3饮食一致。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记载:“置一竹簟,铺之凉地,使小儿寝其上,待其搐,风力行遍经络,茂极自止,不至伤人。”告诉护理者千万不能用强力按接止搐。其中也记载了我国很早就有的坐浴疗法:“脱肛,大肠热甚也,用酸浆水煎三五沸,稍热涤洗三五度,次以苦剂坚之,则愈。”明清时期,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日趋成熟。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不但为患者看病,还为患者煎药、喂药,并指导患者家属或弟子对患者实施护理。明末吴又可所著的《瘟疫论》中论述患者因大热、内热致烦渴、大渴者,不仅需要使用药物清热解毒,更需在护理上辅助降温解渴。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焦篇》记载了对流行性热病的不同病程及病情,制定了十分具体且合理的饮食菜单。叶天士所著的《温热论》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系统阐述温病的发展规律,提出温病卫、气、营、血四个阶段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护的纲领;其还对老年病防护及情志护理方面进行了论述。陈耕道所著的《疫痧草》中记载,清朝时,朝廷采取隔离措施,特设“查痘章京”一职,专查天花患者,并强令其迁出四五十公里以外居住,这是对传染病的防疫隔离措施。明清时代预防天花,已广泛且有效地应用人痘接种技术,这种措施为人工免疫法的先驱。3.中医护理学渐趋独立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医学在我国广泛流传和渗透。医疗实践活动分工日益明确,由医生、助手、徒弟、患者及家属共同承担医疗及护理职责。清政府中一些主张“自强求富”的官员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可以说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医学院。名医陈虬在浙江瑞安创办了近代早期较有影响的新式中医学堂一“利济医学堂”。其办学思想、教材、学制、经验以及考试实习制度等方面,为日后成立护士学校奠定了基础。随后上海等地创办中医院,护士队伍逐步形成。尽管当时没有中医护士,但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中医院或中医诊所工作的护士也能运用各种中医护理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中医护理学发展的先驱。4.中医护理学蓬勃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作出重要指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国家对中医药高度重视。随后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开办中医医院,并对医、药、护等教育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中医护理学专业应运而生,初步培养了一支中医护理学的专业队伍。1956年,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卫校率先在全国开设中医护理学专业。1958年,中国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中医护病学》问世,供中医护士学校教学所用。1960年出版的《中医护理学概要》,为中医护理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上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医护理学术委员会、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从此,中医护理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85年,卫生部中医司下发了《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实行了中医护理查房和书写中医护理病历制度,对中医护理工作提出初步的规范和要求。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规定,中医医院必须增加中医护理内容,包括生活起居护理(主要包括病室及环境、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入、用药护理(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熏洗、足浴、贴敷、灌肠、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入、饮食护理(主要包括普通膳食、治疗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等)、情志护理(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NOTE中医护理导论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音乐疗法等)以及专科护理(主要包括疾病护理、症状护理等)。2011年,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一2015年)》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病房要按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要求,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一2020年)》中明确指出,大力开展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创新和学科建设,推动中医护理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并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规范和人才培养大纲等。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中医科要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专科护理,创新中医护理模式,提升中医护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疾病治疗、慢病管理、养生保健、康复促进、健康养老等方面的作用,推动中医护理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发挥中医药在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中的作用。通过防病治病实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使“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精神落到实处。推进中医药保护传承与利用,全面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大力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国民健康素养与水平,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三、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秉承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由中医护理人员将其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其基本特点主要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另外,中医护理学区别于西医护理学,有独特的护理技术与方法,并提倡未病先护的理念。(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五脏一体观和形神一体观。中医学认为,人体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与沟通,将各脏腑、五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成一个整体,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功能活动。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现在生理上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在病理上,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常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彼此相互影响。因此,在诊治病症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神态等外在的变化,判断机体内在的病变,治疗和护理倡导从整体出发,综合调MGT衫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灵枢·终绪论5始》中“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等,均是整体观在护治中的体现。2.人与环境有密切联系即天人一体观。一方面,人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自然界中,人类生活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自然界气候变化反过来对人体的生理也产生影响。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日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寒暑更替、昼夜变化、地域变迁等,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当人体不能适应时,就会发生疾病。如《灵枢·邪客》日:“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另一方面,人与社会环境也是相统一的。人是社会的一员,具有社会属性。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人际关系及婚姻等社会因素,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及病理变化,而人在与社会环境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本身的有序和平衡。当社会环境变化时,人体若是不能适应此变化剧烈的环境,就会造成生理及心理功能紊乱,危害身心健康,从而产生疾病。中医学的整体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性联系。因此,认识生命、健康、疾病等问题,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而现代整体护理要求对护理对象进行从预防保健到促进康复的全身心、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化护理,这和中医整体观不谋而合。明确中医护理整体观念的含义和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充分考虑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密切联系,对整体护理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及推动作用。(二)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时要正确认识病、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病是指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的概括。疾病的临床表现以症状(主观感觉)、体征(客观指标)为基本组成要素,是辨证的基础和依据,称为症。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辨证施护包括辨证和施护两部分,是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辨证的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护理措施。辨证与施护是认识和护理疾病过程中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认识疾病,确立证候;施护是依据辨证的结果,确立具体护理措施。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治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因此,辨证与施护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的一个基本护理规范。只有力求辨证准确,才能选择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在临床上,中医护理主要着眼于“证”的不同,体现出“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的实质。有时可见同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或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种证,在辨证施护的指导下,采取“同病异护”或“异病同护”的方法。(三)独特技法中医护理有一套不同于现代护理学的方法与技术,如艾灸术、刮痧术、推拿术、热熨术、拔罐术、贴药术、火疗术、熏洗术等,不仅经济实用,且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临床上还开展了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保留灌肠法、超声雾化吸人法、天灸法、督灸法、火疗法等,这些新技术在继承传统MGT河6中医护理导论的方法与技术上,又做到在此基础上创新,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丰富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内容,且扩大了护理的范围,使中医护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四)未病先护《黄帝内经》中的“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欲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均重视养生和保健,提倡疾病应防患于未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一2030年)》中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在治未病中,中医要发挥主导作用;在重大疑难疾病救治中,中医要发挥协同作用;在预防康复医疗中,中医要发挥核心作用。从古至今,中医的治未病有其独特的理念、完整的理论体系、思维方法以及大量养生保健的经验知识。因此,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思维方法和经验融入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过程,做到未病先护,具有重要意义。四、《中医护理导论》的主要内容中医护理导论,是阐释和介绍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及中医护理文化的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临床运用中医护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文化、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中医学的生理观、中医学的病理观、中医学的诊法与辨证基础、中医养生及调护原则等六个部分。其中,中医药文化介绍儒道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等,以及其在护理中的体现及应用;中医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主要阐述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主要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中医学的生理观主要阐述和介绍人体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主要包括藏象、气血津液神、经络及体质等内容;中医学的病理观主要介绍人体病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概念与知识,包括主要的病因与疾病的基本病机;中医学的诊法与辨证基础主要阐述四诊与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中医养生及调护原则主要介绍中医养生调护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方法。【复习思考题】1.简述中医护理学基本概念。2.简述中医护理学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创新。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包括哪些方面?4.何谓辨证施护?▣▣扫一扫,知答案0T衫···试读结束···...

    2022-07-26 中医护理学导论 中医护理学理论基础代表作

  • 《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阎天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作者】阎天著【页数】280【出版社】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11【ISBN号】978-7-5162-1910-2【价格】42.00【分类】劳动法-法制史-研究-美国【参考文献】阎天著.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8.11.图书封面:法学的诞生》内容提要:本书讲述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历程。全书将16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的历史划分成四个阶段,分别对应诗法上的起、承、转、合。就每一阶段,分述其时代背景、制度发展和学术思潮,描绘重要立法、大案要案和思想交锋,刻画为劳动法律思想做出贡献的学者、法官和政治家。通过研究证明:劳动法学的诞生,既是工人运动、进步运动和新政运动等宏大社会运动的产物,又是形式主义、现实主义和法律过程学派等学术思想流派相互激荡的结果。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本书总结美国劳动法学诞生的经验,为中国法治发展提供借鉴。《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内容试读楔子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清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五日)星期六,下午四点四十分。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华盛顿广场。街角的一座大楼高处,“三角衬衫厂”的标志挂在外墙,颇为醒目。机器的轰鸣渐渐平息,加班的工人也长出口气,准备收工。她们大都是自欧洲迁来的年轻姑娘,英语不好,谋职不易,又要养家,工作勤快安分。倏然间,大楼八层一个不起眼的废料筒里腾起火苗。布匹和成衣四处堆放,给火龙肆虐辟出了捷径。转眼之间,烈焰攻入九层,又冲上十层。都会的斜阳下,燃起一支血红的火炬!姑娘们慌了。一阵忙乱以后,有人拧动消防水管,却滴水不见。她们冲向唯一的逃生门,却不知道门是向内开的,一拥而上,把门堵死。她们爬上疏散通道,却发现通道尽头悬空。迟疑之间,通道垮塌,生机脆断。楼内浓烟翻腾,呛得室息。火舌攀上工装,叼住头发,肆意002美国劳动法学的诞生舔舐着惊恐的脸庞,把姑娘们逼到窗前。窗外,闻讯而来的救火队员焦虑万分,携带的云梯却只能升到六层高。身后是凶猛的火焰,脚下是百尺的虚空,怎么办?怎么办?终于,在围观者的尖叫声中,一个瘦小的身体破窗而出,划出一道绝望的抛物线,然后击穿地下室顶上的玻璃。成千的碎片切开她、嵌入她、撕裂她,直到落地的一声闷响。朝西一侧的窗前,一位姑娘向人群挥动手帕,哆哆嗦嗦地跳了出来。她的衣服挂住窗棂,整个人吊在半空。只消片刻,火蹿出,烧断衣服。姑娘头朝地面,笔直坠下。灾难在一个半小时以后结束。街道上排列着遗体,或无头,或断肢,血肉模糊,焦黑似炭。悲伤的家人只能通过一截脚趾或一只鞋子来辨认亲属。共有五十四位工人坠楼身亡,狭窄的电梯间里积尸三十具,其他死者遍布厂房各处。而在一片混乱中,工厂主携带家眷,从屋顶安然逃遁。那条生路专属于他,从未告知工人。火灾次日,工厂主们便齐聚华尔街,开会反对政府加强工厂防火的干预措施。一百四十六条生命随风消逝。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两位才十四岁,都是女孩:一位叫做凯特·利昂(KateLeoe),另一位叫做罗萨莉亚·马尔提兹(RoariaMaltee)。那一夜,教堂里的歌者操着意第绪语,孤独地吟咏《大火哀歌》···试读结束···...

    2022-07-23

  • 《西方博雅典库 艺术导论》(美)马丁,(美)雅各布斯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西方博雅典库艺术导论》【作者】(美)马丁,(美)雅各布斯著【丛书名】西方博雅典库【页数】461【出版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09【ISBN号】978-7-80745-897-5【价格】65.00【分类】艺术理论-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美)马丁,(美)雅各布斯著.西方博雅典库艺术导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09.图书封面:导论》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各类艺术的基本知识,是学习、欣赏艺术的入门佳作,迄今已出至第6版。在美国40个州,被哥伦比亚等260余所大学用作教材。它以丰富的实例和细致的分析,帮助读者了解艺术的基本要素,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欣赏艺术,获得更多的愉悦体验。书中更有大量思考题帮助读者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每章末还附有参考书目和网络资源,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学习。《西方博雅典库艺术导论》内容试读第一部分概述···试读结束···...

    2022-07-23 博雅王多鱼韩婧格的视频免费观看 博雅和榜一大哥的视频

  • 《军都法学 第5辑》刘大炜,杨婷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军都法学第5辑》【作者】刘大炜,杨婷婷主编【页数】272【出版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08【ISBN号】978-7-5620-9626-9【价格】75.00【分类】法学-文集【参考文献】刘大炜,杨婷婷主编.军都法学第5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0.08.图书封面:法学第5辑》内容提要:本书内容为中国政法大学经过层层论证,评选出来的优秀论文,纵观全部内容,视角触及到社会的众多方面,内容也涉及了理论法学、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刑事法学、国际法学法学的各个领域,代表着法学研究的前沿和视角。第五辑从投稿的118篇论文中选取了14篇优秀论文。《军都法学第5辑》内容试读初探唐代和离”程序及其相关问题—以“放妻书”为例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6级1班陈晗指导老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所教授张德美摘要“和离”是唐代的一项重要的离婚制度,并为后世所沿用。本文以敦煌“放妻书”为主要分析对象,兼采其他史料,以求能展示唐代“和离”程序的全貌。本文首先概述敦煌“放妻书”,接着简单梳理唐代“和离”的原因,再重点分析唐代“和离”的程序、效力及后续相关问题,最后简述其影响并对本文内容作出大致总结。唐代的“和离”程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范式,重点有三:一是制作“放妻书”,二是经双方亲属见证,三是官府登记。“放妻书”虽是千年前的和离文书,但其体现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关键词唐代和离程序“放妻书”绪论在唐代以前,离婚主要有“七出”和“义绝”两种方式。关于“七出”的具体明文规定最早出现在汉代《大戴礼记·本命》中:“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虽《大戴礼记·本命》中亦有“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这“三不去”的限制,但“七出”不需要考虑女方意志,男方单方面决定即可。《公羊传·庄公卷》亦言“妇人有七弃…无子弃,绝世也:淫洪1军都法学(第五辑)弃,乱类也;不事舅姑弃,悖德也;口舌弃,离亲也;盗窃弃,反义也;嫉妒弃,乱家也;恶疾弃,不可奉宗庙也”。《礼记·杂记》规定了相关出妻的程序。至于“义绝”,则是政府强令休妻的一种方式,如《汉书·孔光传》中言:“夫妻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东汉《伯虎通》中亦言:悖逆人伦,杀妻父母,废绝纲纪,乱之大者,义绝乃得去也”。可见“七出”和“义绝”至少在汉代均被礼法认可,虽未入汉律,但都算契于礼制的离婚方式,一直被遵行。而“和离”与前两种皆不相同,是夫妻双方合意的结果,与如今的协议离婚很是相像。虽有学者考究其渊源已久,如《周礼·地官·媒氏》中言:娶判妻…旨书之”,又如宋郑锷注云:民有夫妻反目,至于仳离,已判而去,书之于版,记其离合之由也”,〔1)但其著名事例乃孟子妻与朱买臣妻,笔者认为“和离”在那时并不为礼法所重,甚至对其有轻视之意。但“和离”在唐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唐代第一次将“和离”明确写入律文中,且其突破了礼法的桎梏,为世人所灵活运用。而且这一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其意义不言而喻。关于“和离”,唐代以前甚少出现相关的文献和相关契约文书。而自从敦煌出土了“放妻书”,才有了佐证和研究唐代“和离”的第一手资料。已有许多前辈大家对唐代“和离”进行了研究,而对敦煌“放妻书”的研究也不在少数。论著方面有谭婵雪与王斐弘,论文方面有日本学者仁井田升的《敦煌发现唐宋时代之离婚书》,首次使敦煌“放妻书”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较早且著名的研究人员有我国的杨际平、张艳云、刘文锁、乜小红,他们从不同方面分析敦煌“放妻书”,大大丰富了对“放妻书”和“和离”的研究;另外还有王岩华、耿静等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林聪明教授亦有《傭代敦煌契约文书及其文学性质》一文,可以说在这一研究领域学者辈出,精彩纷呈。但是这些论著,对于“和离”程序的研究并不集中,散见于各大家的文章之中,因此本文以敦煌“放妻书”为重点研究对象,从中剖析唐代“和离”的程序过程、效果及其后续相关问题的处理,以期能从中获得启发。本文拟从敦煌“放妻书”着手,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分析,首先简单分〔1)转引自高鹏:“唐朝婚姻制度解除研究”,郑州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2初探唐代“和离”程序及其相关问题析唐代“和离”的原因,再重点研究唐朝“和离”的程序问题。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我国的离婚制度虽然适用时日已久,但在此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唐代的“和离”可以说是现代协议离婚的前身,凝结了古人的经验和智慧,其中有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地方,我们也希望能够从唐代“和离”的研究之中汲取经验。一、敦煌“放妻书”慨述清末之时,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出土了大量契约文书,涉及方面颇广,有佛典、史书、政书和官私文书等,它们呈现出来的年代构成大致是唐代中期至北宋初期,〔1)而由于敦煌地区的闭塞和滞后,学界大多赞同这些文书能够反映唐代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西北地区的社会状况,是研究我国中古时期历史、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法律和政治制度等的第一手宝贵资料。在这浩如烟海的文书中,有一类文书特立独行,语意风雅,展示了唐代人开阔的胸襟、开放民主的婚姻观念和对女性的尊重。这一类文书,被后人称为敦煌“放妻书”。而其内容平和温柔,互尊互重,与“七出”或者“义绝”有本质的不同,可知是与此不同的另一类离婚文书,应属于“和离文书”,此点亦被学界认可。由此,敦煌“放妻书”成为研究唐代“和离”的重要史料。(一)敦煌“放妻书”的辑录情况1990年起,唐耕耦和陆弘基先生合编的《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一书陆续出版,在此书的契据八:遗嘱、分书、放妻、放良书样式中,记载了七件较为完整的“放妻书”。之后,沙知先生在唐氏和陆氏两位前辈的基础上,又走访了各地的图书馆,完成了《墩煌契约文书辑校》一书,该书对“放妻书”的整理辑录更为全面,共收集了S.0343V、P.3730V、S.6537(1V)、S.6417V、S.5578、S.6537(6V)、x.3002、P3220(2)、P4525、P3212、P4001这十一件“放妻书”。笔者对敦煌“放妻书”进行检索搜集,(1)刘文锁:“敦煌‘放妻书’研究”,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2)此件记载的时间为“宋开宝十年”,但学界一般认为,可以以此推断唐朝的“和离”情况。3军都法学(第五辑)除乜小红《对俄藏放妻书的研究》中引用的一篇“放妻书”x.11038-3是出自《俄藏敦煌文献》外,其余所引用研究的“放妻书”无有出此十一件者,因此本文便以此十二件“放妻书”为重点研究对象。〔1)(二)敦煌“放妻书”的概念这十二件“放妻书”中,P3212号题为“夫妻相别书”,P4001号题为“女人及丈夫手书样文”,x.3002号题为“亲情放书”,其余题目中均有“放妻书”的字样。虽题目不同,但其大体内容则极为相似,因此,以“放妻书”统称有其道理,便于说明,又因皆出土于敦煌藏经洞,最终就直接以敦煌“放妻书”对此类文书进行统称。关于“放妻”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放妻”之称谓与敦煌民众笃信佛教有关,佛家有看破放下、放生、放参、放禅之说,该词可能是参考佛教用语而来。〔2)笔者深以为然,敦煌“放妻书”中多有“因缘”之说,字里行间体现了浓厚的佛教思想,兼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盛行,有很多宣传活动,上至达官贵族,下至普罗大众,都接受了很多佛儒混合的道德伦理观念,〔3)而敦煌因生存条件恶劣,地理独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历史上长期受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唐朝中期的归义军时期之前,〔4)河西地区(包括敦煌)长期被吐蕃掠夺蹂躏,民众生活艰难,佛教的传播有着深厚的基础。而归义(1)S.5578与S.6537(6V)基本一致,只有个别字词有出入,本文只分析更为全面的S.6537(6V。(2)罩蝉雪:《敦煌婚姻文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9~190页。转引自陈德胜:“敦煌出土放妻书研究”,甘肃政法学院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3)2002年10月张国刚于厦门大学举办的“唐宋制度变迁与社会经济学术研讨会”上作发言,他认为:“有些佛教伦理与儒家思想本来就是一致的:有些是佛教将儒家的伦理进一步系统化、具体化:有些则是通过佛教独特的宣传手段使儒家伦理通俗化、使儒家的“礼”下移之于庶民百姓家,获得普及和被推广开来。”参见张国刚“隋唐佛教通俗文献与民间信仰”,转引自张朝阳:“佛教与唐律‘和离’制度”,载《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4)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攻略河西诸州。从乾元元年(758年)始,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建中二年(781年),沙州(即敦煌)沦陷,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直至咸通二年(861年)3月,张议潮方完全收复了沦落百余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参见百度百科,htt:/aike..aidu..com/item/张议潮/2001378?r=aladdi#1_2,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1月16日。4初探唐代“和离”程序及其相关问题军时期的节度使张议潮崇佛,他的家族也崇佛,敦煌石室遗书说,张议潮的孙女张戒珠,就在灵修寺出家为尼。可见沙州的世家大族崇佛,唐五代敦煌佛风炽盛。〔1)敦煌从张议潮时期起凿窟绘像的活动更盛,莫高窟更是此种崇佛氛围的真实反映“放妻书”出土于这些石窟,必然有此时代烙印。而“书”可知是文书,“妻”亦是妻子,此二字没有争议,而“放”字何意,涉及对“放妻书”这一类文书的定义,学界颇有些争论。春秋战国以来,史籍平叙或当事人自叙解除婚姻关系时,或曰“离婚”,或曰“离绝”,或日“仳离”。若是强制离异,称“离婚”“离绝”等。若男方主动离婚,多用“出”,亦用“去”决”“逐”,而宋元之后多用“休”“休离”。若女方主动离婚则称“求离”“求离婚”“求去”“告绝”请决”。〔2)在大量的史籍中,放妻”的说法并未出现。“放”在《康熙字典》的解释有:“《說文》逐也。《小爾雅》棄也…《註》放者,受罪黜免,宥之以遠…《疏》據我釋之,則云放。”(3)现代解释有释放,解除拘束,使自由之义。敦煌还出土了“放良”放僮”的文书,“放”在其中有免贱为良之义,曾有学者以为“放妻”与其相类似,体现古代男尊女卑,妻子地位低贱。然杨际平教授认为“放”字有解脱约束或使之脱离的含义,本身并无明显贬义,进而认为是“放本归宗”之义。〔4)也小红教授则认为,放”是解除婚姻关系之义,无须更多解读,因为“弃”“逐”“休”等亦有放本归宗之义,有明显贬义,敦煌“放妻书”舍弃前三种,而选择少见的“放”字,应有其进步性。〔5)笔者也赞同也教授的观点,将“放”解释为释放、解放即可,更能体现因“和离”而“放妻”,对女性的尊重。(1)参见杨青:“从张议潮起义看他与佛教的不解之缘”,载《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70年第1期。(2)参见杨际平:“敦煌出土的放妻书琐议”,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3)参见汉典网站,htt://www.zdic.et/z/1a/kx/653E.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8年11月16日.〔4〕杨际平:“敦煌出土的放妻书琐议”,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5)参见也小红:“对俄藏敦煌放妻书的研究”,载《敦煌研究》2008年第3期。5军都法学(第五辑)二、唐代“和离”的原因唐律中言:诸犯义绝者离之,违者,徒一年。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如妻妾擅去者,徒二年,因而改嫁者,加二等。”〔1)和,即两愿,相通之义,与“强”相对。据《户婚律》卷第十四疏文解释文中的“和离”说:两愿离者。”〔2)可见,“和离”并不是任一方可随意进行的,须双方达成合意,方可进行,但其真实情况如何,有待考量。欲研究“和离”程序,其前置原因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敦煌“放妻书”中所述原因十二篇“放妻书”中,除x.3002号亲情“放妻书”未曾写明“和离”缘由外,其余皆有提及,我们可从中窥得一斑。(1)单纯夫妻不和。S.0343V号中言“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十口,夫则販(反)木(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犬一处”,(3)S.6537(1V)号中言“三年有怨,则来傩隙。今已不和,想是前世怨家,反目生嫌,作为后代增嫉”,〔4)S.6417V号中言“今生自从结为婚口,不曾善面相看。猫鼠为傩,参商结怨,二心有异,反目相嫌,定互各自生情,终久难成活道”,(5)P3220号中言“何乃结为夫妻,六亲聚而成怨,九族见而含恨。酥乳之合,上(尚)恐异流,猫鼠同窠,安能见久”。〔6)另P.3730V、P4001,x.11038-3三件,用语遣词及大意与前四件相类,便不再赘述。十一件中有七件皆是由于夫妻双方情感不和,互生嫌隙,且此种单纯的夫妻不和导致双方近如仇敌,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甚至有可能危及下一代,无法再继续共同生活,所以才“和离”。虽文书中可能存在夸大的成分,但由此可见,所指的“夫妻不相安谐”须得达到一个比较严重、紧迫的程度,双方才能“和离”。(1)钱大群:《唐律疏议新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55页。(2】钱大群:《唐律疏议新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452页。(3)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5页。〔4)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9页。(5)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81页。〔6)沙知:《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0~471页。6···试读结束···...

    2022-07-13

  • 《军都法学 第6辑》刘大炜,杨婷婷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军都法学第6辑》【作者】刘大炜,杨婷婷主编【页数】206【出版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08【ISBN号】978-7-5764-0103-5【分类】法学-文集【参考文献】刘大炜,杨婷婷主编.军都法学第6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1.08.图书封面:法学第6辑》内容提要:《军都法学第6辑》内容试读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王世扬摘要:礼制是周人的立国之基,行至春秋,礼崩乐坏,各级贵族争相逾越礼制早已司空见惯,而洹子孟姜壶记载的却是诸侯自降身份为卿大夫服丧的史事。爬梳文献可见,相关的释读和考证相当丰富,然而,长期以来,学者关注多在文字考释,少有论及史事,更鲜论及具体礼仪,本文以洹子孟姜壶所见的礼仪为核心,探讨齐侯行为的合礼与违礼,挖掘洹子孟姜壶铭文的法制史内涵。关键词:洹子孟姜壶铭文礼仪历史影响引言法制史相对史学的法制特色即在于其研究方法如同法学研究一样重视“规范”的进路,而对于先秦法制而言,“三礼”毫无疑问是最近乎“规范”的,而对于这些“规范”是否可以信据,尚还需要一些探讨。本文主要引为规范的传世文献为“三礼”与《春秋》经、传。后者的史料价值为学界所公认,故不加赘述。而本文作为规范依据加以分析的“三礼”,关于其史料价值,学者颇多争议。李学勤先生曾言:“先秦礼制的研究十分困难。就典籍而言,《十三经》中虽然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所谓‘三礼’,却为历代学者指为难治。”〔1“三礼”的成书年代也历来受到学者质疑。〔1)李玉洁:《先秦丧葬与祭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序一。1军都法学(第六辑)》(一)仪礼《仪礼》的成书年代,大约有三种说法。其一,《仪礼》为周公所作;〔1其二,《仪礼》为孔子及其弟子所作;〔2其三,《仪礼》作于荀子之后的秦汉之际。〔3周初时分,政权刚刚稳定,作出《仪礼》一般严密的礼书可能性不高,且《仪礼》文辞与西周金文及《诗》《书》不尽相同,似应非周初所作。〔4们先秦诸子文章即早已见引《仪礼》诸文,《仪礼》固非秦汉后的产物。〔5故而,纵然《仪礼》十七篇最终形成的年代在战国以后,并不影响其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礼书的史料价值。吕思勉先生以《仪礼》为“治史者所必资”。〔6间或有疑礼书是否为当时遵守模范,《国语·周语·单襄公论陈必亡》载陈侯“弃衮冕而南冠以出”,单襄公认为其“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陈侯衣地方服饰被斥“简彝”,可见周诸侯必有一套统一的冕服体系,并不能“因俗简礼”。诸侯应当是需要严守礼书的。如上所述,笔者以为将《仪礼》作为规范加以分析是合适的。(二)礼记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史》“古史材料”一章论及大小戴《礼记》时说道〔1〕如贾公彦《仪礼疏序》:“至于《周礼》《仪礼》,发源是一,理有终始,分为二部,皆是周公摄政太平之书。”〔2)如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足,则吾能徵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後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截。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按,司马迁所谓“礼记”即《仪礼》。又如杨天宇先生,从《仪礼》“敦”“簋”不分的情况认为孔子编订的《礼》就是《仪礼》的初本,参见杨天宇撰:《仪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钱玄先生也认为《仪礼》经过孔子编订,只不过非后世所传十七篇之数,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一15页。〔3)钱玄同与洪业从此说。〔4)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5)例见沈文倬:《宗周礼乐文明考论》,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2一43页;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一15页。〔6)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7页。2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其书确为先秦、西汉古文”,“凡与经相出入者,皆可取资参证也”;〔1钱玄先生认为“大小戴《礼记》除少数为秦汉作品,多数为战国时期作品,其中较早者仅次于《论语》之后”,〔2)且不少篇目能与《墨子》互证,《礼记》各篇成书年代在战国以前,本文引为规范的《祭礼》篇成于孔子后三四代,〔3)与洹子孟姜壶作器年代相去不远。鉴于古史的层累造成,《祭礼》绝非空穴来风。(三)周礼《周礼》言祀五帝、重“法”观念、述田制,与他书不同,且经郭沫若先生考《考工记》与古国、古地名、量制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其作于战国末期,处于思想观念向秦转变的时期。〔4吕思勉先生也说“《周礼》则间与《管子》相合”,“欲考战国时制者,独赖此书之存”。〔5本文引《周礼》旨在为齐侯行为进行定性,本就应经人总结分类,又并非引为规范,似不必苛求其年代。综上所述,就本文所论而言,《仪礼》《礼记》可为规范,《周礼》成书年代较晚,并不一定为当时规范,故本文并未引为规范。然而,古史的层累造成也意味着礼书的记载也是层累构造的。故而纵使书的最终成书年代较晚,并不意味着在此前的时代此书的全部内容都不堪用,但确需细加辨别、取舍。一、洹子孟姜壶铭文整理与述要洹子孟姜壶又称“齐侯壶”,旧称“齐侯罍”,有甲乙两器,出现于清中叶,初由吴荣光、苏州贝氏分藏,后均辗转归于吴云,吴氏斋名“两罍轩”即为此二壶所做。现洹子孟姜壶甲器(字多一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乙器(字少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其现行铭文为两器对照整理。“齐侯壶为圆壶,长颈,腹最大径偏下,低圈足。双耳上饰扁角龙首,垂C1)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8页。〔2)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3)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第44一48页。〔4)参见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1一33页。〔5)吕思勉:《先秦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3军都法学(第六辑)环饰重璋纹。颈有波带纹,下加中间有目的窃曲纹,腹饰两重波带纹,足饰顾首夔纹。”1国博藏件颈部内壁有铭文19行166字(外形与铭文拓片见图1、图2)。图1图2现将其铭文按行加句读整理如下:01齐侯[女]雷聿丧其舅。齐02侯命大(太)子乘遽来句(敏)宗03伯,圣(听)命于天子。曰:“期则04尔期,余不其事。女(汝)受册,05遄传淄(祇)御,尔其跻06受御。”齐侯拜嘉命。[于]07上(二)天子用壁、玉備;于大08無、司折、于大司命用璧、09两壶、八鼎;于南宫子用10璧二、備玉二笥、鼓钟[一肆]。齐侯既跻11洹子孟姜丧,其人民都12邑谨霎舞、用13纵尔大乐。用铸尔羞鉍14用御天子之事。洹子孟姜15丧,其人民都邑谨宴舞、16用纵尔大乐。用铸尔羞〔1)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载《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期。洹子孟姜壶所见仪礼释评17纰用御天子之事。洹子孟18姜〔1用乞嘉命、用乞眉寿、19万年无疆,用御尔事。结合上文句读,大致可将铭文译为:齐侯之女雷聿之舅去世,(齐侯欲为其服丧),齐侯命令其太子前往王畿,通过掌管礼制的大宗伯询问周王的意见。周王说:“你要期服就服吧,我不会对你进行阻挠,(太子)你要尽快乘车回到齐国,齐侯即时成服。”齐侯拜谢周王命令。(齐侯)对二天子用玉璧和一笥玉佩祭祀,对大無、司折、大司命用玉璧、二壶、八鼎祭祀,对南宫子用二玉璧、二笥佩玉、一肆鼓钟祭祀。齐侯为洹子孟姜之事服丧后,齐国各城百姓辍乐舞(以示哀悼)并进献铜料辅弼天子之事。所铸壶赐予洹子孟姜用于祈求(人)好运及健康长寿。此一释法为何绍基首倡,赵藩记于齐侯罍全形拓本跋文中,认为其“可备一说也”。齐侯罍(壶)旧藏阮元积古斋,何绍基早年为阮元门生,对其藏品应有独到见解。笔者所采金文文字释读主要来源于李学勤、代生二先生的文章(见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代生《齐侯壶新研》)与国博之文物说明,并有所取舍。笔者释义可能不尽完备,或亦可作参考,庶几差强人意。(一)铭文所涉人物及其相互关系“雷聿”,亦即后文洹子孟姜应为齐侯之女,历来认为是陈桓子之妻。〔2由此,文中“齐侯”应是齐景公,“丧”的应是洹子孟姜之舅、陈桓子之父陈文子。释“”为“毁”读作“舅”的释法为郭沫若所提,其说为杨树达先生所认同。〔3)李学勤教授认可“雷聿”为齐侯女的说法,但是根据齐侯壶的形制纹饰〔1)加粗楷体字为重文。〔2)参见孙诒让《古籀馀论》、郭沫若《金文大系两录》、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白川静《金文通释》等。〔3)参见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中国科学院1952年版,第52页。5军都法学(第六辑)》与景公时的圆壶庚壶不一致、纹饰偏向西周中晚期、“年”字从“土”等细节推断齐侯壶作器的时间应不晚于春秋早期,因而显然不是齐景公时物。李学勤教授认为铭文中的“洹子孟姜”应是女冠夫之谥,其夫谥为“洹(桓)”,并将“”释为“断”,而非“舅”。春秋早期,鲁桓公之妻姜氏依《礼记·檀弓下》的记载乃齐襄公之女,与文本相合,铭文所记乃孟姜家之丧事,乃鲁桓公之丧。〔1据李学勤教授观点所见人物关系参见图3。管见以为,除却洹子孟姜壶形式上的判断,其铭文内容一定程度上也可辅助事实之推论。壶铭言及二天子,由包山简而见,著于楚地,而楚与陈有所渊源,陈与齐亦有渊源,但楚与鲁似无鬼神上之沟通,二天子又非广受祭祀之神祇一齐侯无论在齐在鲁,为鲁公之丧祭二天子似乎都说不过去。故而笔者认为郭沫若、杨树达二先生之说似更有道理。综上所述,洹子孟姜壶壶铭所见人物关系大致可参见图4。岳父、服丧齐候土鲁桓公齐侯君、服丧陈文子女婿、死广、死户父女儿媳子妻上陈桓子图3图4参考上文对壶铭的释读与翻译,壶铭记载的是齐侯为其女之舅服丧并举行祭祀的史事,而无论“丧”的孟姜之舅是何身份,齐侯的行为都是不符合当时礼制规范的,这一点在后文详述。(二)铭文所涉神祇及其司职讨论铭文所涉神祇的司职可以辅助祭祀性质的判断,故笔者接下来对其进行比较全面的讨论,最终得出合理的判断。1.上天子文中“上天子”一神,结合上下文而言显然指与“大司命”“南宫子”等〔1)参见李学勤:“齐侯壶的年代与史事”,载《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2期。···试读结束···...

    2022-07-13

  • 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pdf中文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ItroductiotoBioiformaticAlgorithmdf在这里供大家下载。这是一本生物学领域的教科书。现在这是一个df版本,可以更方便您随时在电脑上浏览。学习,有需要欢迎下载。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df介绍这是一本关于生物信息学算法和计算思维的入门教科书。原著由世界权威学者撰写,并由国内知名专家精心翻译成中文。系统地介绍了促进生物信息学不断进步的算法原理。整本书都强调在算法中运用思想,而不是简单堆砌看似无关的问题。它体现了以下特点:描述生物学中的相关问题,涉及对问题进行建模并提供一种或多种解决方案;简要介绍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有趣的小插曲让概念更具体,形象更清晰,方法更容易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参与生物信息学研究工作。书中的广泛讨论表明,大量的生物学问题可以通过一些设计思想来解决。生物信息学算法简介df章节1、简介2、算法和复杂性3、分子生物学概论4、详尽搜索5、贪心算法6、动态规划算法7、分治算法8、图算法9。组合模式匹配10。聚类和树11.隐马尔可夫模型12.随机化算法生物信息学算法简介df部分内容算法和复杂性这本书描述了如何设计算法来解决生物学问题。我们将讨论常用的生物信息学算法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设计的。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准确性对计算结果的信心;了解算法的设计原理,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算法的潜在弱点并加以改进。在深入各种算法的细节之前,有必要先简单定义一下我们所说的“算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算法。在本书的许多地方,我们都尽量避免繁琐的数学形式,但保留重要概念背后的严谨和直观的完整性。...

    2022-05-15 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 生物信息学算法导论pdf

  •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大问题:哲学简介df可免费下载。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电子书。全书共分十一章。每一章都详细介绍了哲学。意义非常值得一看。简明哲学导论df介绍本书的目的是引导读者进入真正思考的大门。罗伯特·所罗门教授尤其以其良好的教学和清晰的写作而闻名。他并没有像一般的哲学导论那样,按先后顺序列出哲学史上的一些观点,而是完全把读者当成根本不懂哲学,以便根据一些大问题来整理材料丰富,叙述生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广大读者的思考。随着讨论的深入,读者自然会走进哲学的殿堂,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一些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观点,可能还会重新审视许多问题,真正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这是对价值观重要性的坚持,是对完全陷入生活琐碎和随波逐流的拒绝。我们渴望洞察力,我们渴望理解,但我们的生活却被例行公事所束缚,不时被所谓的“娱乐”或“娱乐”分散注意力。我们失去的是思考的乐趣、理解的挑战、灵感和哲学的慰藉。我们都以思考为生,所以问题不在于是否追求哲学,而在于是否接受廉价的、没有挑战性的选择,或者尝试真正思考。哲学简述df作者罗伯特·所罗门(RoertSolomo,1942-2007),世界哲学家和哲学教师,专攻尼采、存在主义哲学和情感理论研究,尤其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伟大哲学家的复杂思想,而不失其严谨性。在他的一生中,他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昆西李百年纪念讲座教授和杰出教学教授。他获得了博士学位。来自密歇根大学,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匹兹堡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他出版了四十多本书。简明哲学导论df主要内容第一章哲学问题第二章生命的意义第三章神第四章:现实的本质第五章追求真理第6章自我第7章自由第8章道德与美好生活第9章公正良好的社会第10章哲学、性、种族和文化第十一章...

    2022-05-11 简单哲学导论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荣格分析心理学导论df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将以听众问答的形式为你揭示分析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好懂心理学,也懂荣格。电子书执行摘要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现代心理学乃至东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创立的分析心理学已成为一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荣格与弗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式,共同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荣格任主席;创办第一本国际精神分析期刊,荣格任主编;他工作的医院也成为了世界第一代精神分析学家执业的地方。他认为分析师必须进行分析和监督才能进行分析实践的观点,以及面对面分析的设置,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临床心理学。荣格还在誊写《红皮书》时,于1925年用英语进行了一系列讲座。论文和他表弟的故事,他还指出了自己和弗洛伊德的关系。不同之处。通过引用《红皮书》的内容,他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发展与亲身经历相结合,完整地呈现了分析心理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这些讲座是在他创作《红皮书》的后期举办的。在此之前,荣格没有公开谈论这些内容,之后荣格也没有那么系统地谈论它们。这本书还包含了荣格和他早期学生之间的大量互动。通过在讲座中回答第一代分析家的问题,荣格公开、系统地梳理了他的思想起源。这本书出版于1989年,但并未被广泛理解。2009年《红皮书》的出版赋予了这部作品新的意义。荣格高级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认为,该书在荣格的所有著作中都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并于2012年出版。该书已经过修订和编辑出版。本书可视为《红皮书》的配套卷。它为理解分析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入门辅助材料和理论研究资料,非常珍贵。作者和译者简介C.G.荣格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对现代心理学乃至东西方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创立的分析心理学已成为一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荣格与弗洛伊德共同开创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范式,共同成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荣格任主席;创办第一本国际精神分析期刊,荣格任主编;他工作的医院也成为了世界第一代精神分析学家执业的地方。他认为分析师必须进行分析和监督才能进行分析实践的观点,以及面对面分析的设置,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临床心理学。编辑简介索努沙姆达萨尼荣格高级学者,致力于荣格及其理论研究,推动荣格所有作品的编辑和出版,目前就职于伦敦大学学院(UCL)人文艺术学院,担任副院长兼联席主任健康人文中心的。被称为“除荣格外,认识荣格的人”。威廉·麦奎尔他是普林斯顿出版社的编辑,编辑了荣格的作品,弗洛伊德和荣格的通讯,以及荣格的一些讲座。译者简介周当伟荣格学者,精神分析硕士,欧洲思想硕士,师从《红皮书》主编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曾翻译《红皮书》、《荣格心理学手册、类型与原型》。主编兼审稿人Phae:JouralforJugHitory,2018年图书行业年度评选和翻译奖获得者。文轩芝加哥大学哲学硕士,史密斯学院哲学和计算机科学双学士学位。本书部分前言《心理类型》于1921年出版,广受好评。1923年出版的英文译本也获得了很多好评。在两页的《纽约时报》书评中,马克·伊沙姆写道:“这部作品是严肃的、积极的、发人深省的、经典的、非常鼓舞人心的。它带来了能量、解放和创造力。作者对内向的人表现出惊人的同情。思维类型,也适用于其他类型……荣格在揭示灵魂的内在境界和发现幻想的非凡价值方面非常娴熟。他的作品有多个维度和理解方式,可以进行多个维度的批判。就出版而言,从《心理类型》出版到现在的讲座之间的时期是荣格职业生涯中最安静的时期。1921年,他在英国心理学会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写了一篇论文,题为《宣泄的心理治疗价值问题;分析心理学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关系》。1923年和1924年的新作。这可能与1923年1月他母亲的去世有关。他在1925年发表了两篇文章,其中一篇总结了1923年在瑞士特里特国际会议上报告的“心理类型”的文章,并包括在赫尔曼·凯塞林伯爵编辑的婚姻散文集《婚姻作为一种心理关系》一文中,荣格当时的创作重点显然在别处,即抄写红皮书,同时开始兴建波林根塔苏黎世湖畔。作者简要总结了这部作品的由来。1913年冬天,荣格特意释放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并记录了出现的情况。他后来称这个过程为“主动想象”。他把这些幻想写在黑皮书中,这不是他的个人日记,而是自我实验的记录。形成积极想象的对话可以被视为一种戏剧性的思维形式。........

    2022-05-09 《红书》荣格 荣格是谁?《红书》导读(一)

  • 法学论文写作pdf免费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点评:法学论文写作df是一本教你如何写好论文的一本教程书籍,在书中从选题、文献到内容的展开,再到各种小细节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学们读完此书可以让你快速的完成论文写作。PDF内容介绍法学论文写作,有普遍的规范和共通的方法。《法学论文写作》作者在英国读书写论文时,曾在名师指导下受过专门的学术训练,此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做过编辑,对于论文写作有深入的了解。本书分选题、文献、调查、论证、部件、行文、伦理七个部分,每部分从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用通俗易懂且轻松有趣的语言,用详实的例子,细致讲解了法学论文的写作。《法学论文写作》对于法学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法学论文写作作者何海波,1971年生,浙江天台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旁及宪法和法理。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数部,主要有《司法审查的合法性基础》、《实质法治》、《行政诉讼法》。北大读书期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做兼职编辑。毕业以后,曾留学英国杜伦大学(UiverityofDurham),访学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中心。现任《清华法学》杂志副主编。电子书主目录第一讲选题第二讲文献第三讲调查第四讲论证第五讲部分第六讲行文第七讲伦理该书精彩书摘ldquo老师,我写什么好呢?rdquo这是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我从来不为学生指定题目,你写这个、他写那个――以后也不会。老师布置的,学生不一定有兴趣、有能力写。更重要的是,老师给定题目,也让学生失去了一次寻找有意义题目的锻炼机会。找题目有如谈恋爱,命题作文有如拉郎配。拉郎配未必不成功,但恋爱过程中的惆怅、焦灼和幸福就无法体验到了。一位写作指导老师也说:ldquo最好的题目是那些已在学生脑子里酝酿了好长时间,他现在急于诉诸纸上、与他人分享的思想观点;最差的题目则是那些由导师布置给他的。rdquo本讲讨论法学论文选题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什么是法学论文?选题有哪些基本要求?如何确定具体的题目?一何为法学?我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学生以政府信息公开为题材写作毕业论文,但他写的不是国家秘密应当如何界定、申请资格应当如何认定之类的问题,而是讨论ldquo政府信息公开为什么这么难?rdquo指导老师认为写得相当不错,但在答辩环节被卡住了,原因据说是:ldquo这根本不是法学论文。rdquo呜呼!有好多次了,听学生谈起一个挺有创意的论文选题,随后又担心起自己的选题ldquo不算法学论文rdquo,到时候过不了。我一边安慰学生,现在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开放了,只要大体上算法学论文就行;一边自己也纳闷:ldquo到底什么是法学论文?rdquo我当然知道,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学问。但什么是法律呢?我们最常用、最熟悉的词,往往是最令人困惑的词。文件目录/k41.et共享/法学论文写作|├──法学论文写作_何海波_.moi1.0MB|├──法学论文写作_何海波_.df1.0MB推荐资源全网最新法律书籍PDF|后续更新|百度网盘群共享...

    2023-03-08 法学选择题 法学多选题

  • 文德尔班哲学导论pdf电子书|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Wedela哲学导论df是哲学导论。作者讨论了各种哲学问题,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哲学。本书内容丰富而简洁。选择。电子书内容简介本书是弗莱堡新康德学派创始人温德尔班的代表作。它与著名的《哲学史课》合作,形成了新康德哲学的基本纲领,对哲学初学者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全书以存在(理论)问题和价值问题的区分为基础,根据价值的存在与价值的关系,讨论了本体论、生成论、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宗教等各种哲学问题。存在的价值。作者关注重大哲学主题所蕴含的内在力量,从日常生活和科学中的幼稚预设出发,从哲学史的变迁出发,试图解释处理这些问题的各种趋势和差异,并结合基本问题,简明扼要地提出,旨在唤起读者思考生活中的大问题。PDF书籍作者WilhelmWidelad(1848-1915),德国哲学家,弗莱堡新康德学派创始人,1848年出生于波茨坦,早年在耶拿、柏林和哥廷根学习,并在费舍尔和洛塞任教,后来在苏黎世、弗莱堡、斯特拉斯堡和海德堡大学担任教授。文德班认为,哲学问题是价值问题,任何知识都必须以价值为基础。他提出社会和历史科学也是一门关于价值世界的科学。它不仅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社会学和历史学的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有重要影响。主要著作有:《序》(1884)、《哲学史课》(1892)、《历史与自然科学》(1894)、《论意志自由》(1904)、《哲学导论》(1914)和很快。石轩,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史,代表著作《笛卡尔心物论研究》”。章节目录预览第一部分理论问题第一章本体论问题第二章发生的问题第三章知识论题第二部分价值论问题第1章道德问题第二章美学第三章宗教问题...

    2022-05-08 哲学导论 大问题 哲学导论论述题

  • 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四版高清完整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视角》是一本经典的计量经济学初级教材,语言通俗易懂,并辅以适当的案例,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传统教材不同,学生通过理论知识模块、实证研究模块和计算机操作模块得到了锻炼。有需要的快来下载吧课程概览定量研究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如何量化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并用模型描述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是每个经济学家都应该掌握的方法。因此,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一样,已成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之一。1990年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先见之明为本科生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资深教师为课程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优良传统。2005年以来,陆续开发出适合经济学荣誉实验班的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以及更专业的后续课程如《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已形成完整体系,为学生经济学课堂学习、建模竞赛、论文写作等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基于课程教学团队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开发了本期《计量经济学概论》MOOC课程。本课程以普通本科生和经济学荣誉本科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为基础,浓缩为《时间序列分析》,《微观计量经济学》等后续课程的部分内容构成了具有完整内容体系的《计量经济学概论》。具体包括三个模块:(1)理论知识模块。包括:经济数据的特征和计量经济学的演变;单变量和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假设、估计和检验;处理违反经典假设的实际经济数据;建立政策分析和项目评估模型;初步面板数据;初步的受限因变量模型;初步的时间序列模型。(2)动手操作模块:本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流行的定量分析软件Stata来处理数据和模型。(3)实证研究模块:本课程中使用的大多数示例都使用来自经济研究的实际数据,包括工资的决定因素、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假设。该课程还将采取实证研究项目的形式,引导学生检索查阅经济文献和数据,规范地报告和分析实证结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与已在中国高校MOOC平台上线的计量经济学课程相比,我们的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名称为《计量经济学概论》,难度较低,强调学习过程中计量经济学的直觉。但同时,课程的内容体系完整而广泛,涵盖了经典横截面数据的测量,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受限因变量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使用模块。(2)以应用为导向,强调课程的经济性特点,通过课堂演示、实际计算机操作、做实证项目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论建模与推导、实际数据处理与分析及规范能力报告结果。(3)目前中国高校MOOC平台课程均使用Eview软件,本课程将使用目前经济学界比较流行的Stata软件。本课程全部内容计划48小时,按每周3小时计算,16周内完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选择,组合为32小时/16周的课程。计量经济学简介图片预览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视角df特点1、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读者只需掌握大学所学的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2、强调计量经济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包含大量示例和练习。章末和计算机练习更侧重于实证研究,而不是复杂的推导。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仔细推理。4、课程安排更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章节进行教学,不影响教学的连续性。5、本书英文原版配备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手册、多媒体教学课件、试题库等。参考文献教科书1、《ItroductiotoEcoometric:AModerAroach》(第6版,原件影印本),JeffreyM.Wooldridge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本书第6版中文译本为《计量经济学导论》,张译成思等,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2、《计量经济学概论》(第3版,原件影印本),JameH.Stock和MarkW.Wato,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书第3版中文译本为《计量经济学》),张涛、龚树新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3、《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第4版,中译本),沃尔特·恩德斯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出版。参考书1、《计量经济学》(第4版),李子乃、潘文清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2、《基本无害的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人员指南》,JohuaD.Agrit、Jör-SteffePichke,郎金环、李景奎译,格致出版社2017年出版;3、《金融计量经济学导论》(第3版,中译本),克里斯·布鲁克斯著,王鹏译,格致出版社2019年出版;4、《计量经济学与Stata应用》,陈强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Woodridge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课后练习笔记和答案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4版)的笔记和作业问题本书是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概论”教科书的学习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各章的复习笔记以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概论》(第4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计量经济学经典教材梳理了各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髓。(2)分析课后练习并提供详细答案。本书参考国外教材及相关资料的英文答案,对各章课后习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3)补充相关点,加强专业知识。一般来说,国外英语教材的中文译文不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习惯,有些语言不清楚或组织不好,给学习带来不便。因此,对于每章复习笔记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一些习题,我们在不违背原书初衷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经典教材进行了必要的整理和分析。本书特别适合参加考研(GraduateEtraceExam)的考生,考研的指定参考书是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概论》。本书提供电子书和印刷版,便于比较和查看。第1章计量经济学和经济数据的本质1.1复习笔记1、计量经济学由于计量经济学主要考虑收集和分析非实验经济数据的内在问题,计量经济学已经从数理统计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非实验数据是不是从对个人、企业或经济系统部分的受控实验中得出的数据。非实验数据有时被称为观察性或回顾性数据,以强调研究人员是被动数据收集者的事实。2、实验数据通常是在实验环境中获得的,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则更难获得。2、实证经济分析的步骤经验分析是使用数据来检验理论或估计关系。1、关注问题的详细描述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检验经济理论时,需要构建一个规范的经济模型。经济模型总是由描述各种关系的数学方程组成。2、经济模型变成计量经济模型首先了解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模型之间的关系。与经济分析不同,在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之前,必须明确函数的形式。通过设置特定的计量经济模型,解决了经济模型固有的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计量经济分析从指定计量经济模型开始,而不考虑模型构建的细节。一旦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就可以根据未知参数制定各种感兴趣的假设。3、收集相关变量的数据4、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参数并规范地检验感兴趣的假设在某些情况下,计量经济学模型也用于检验理论或研究政策影响。3、经济数据的结构1、横截面数据(1)横截面数据集是由在给定时间点从个人、家庭、企业、城市、州、国家或一系列其他单位收集的样本组成的数据集。有时,所有单位的数据并不完全对应于同一时间段。在纯粹的横截面分析中,应忽略数据收集中的微小时间差异。(2)横截面数据的重要特征①假设它们是从样本后面的总体中随机抽样得到的。当抽取的样本(尤其是地理样本)相对于总体而言太大时,可能会导致与随机抽样的另一个偏差。这种情况下的根本问题是总体不够大,无法合理地假设观察结果是独立绘制的。②数据排序不影响计量经济分析这一事实是随机抽样获得的横截面数据集的一个重要特征。2、时间序列数据(1)时间序列数据集由在不同时间对一个或多个变量的观察组成。与横截面数据的排序不同,时间序列按时间顺序排列观察结果,这也传达了潜在的重要信息。(2)时间序列数据的特征①很少(如果有的话)假设经济数据的观察是独立于时间的,这使得它们的分析比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更困难。②数据采集时的数据频率,最常见的频率为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度和每年。3、混合截面数据有些数据同时具有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的特征。为了扩大样本量,可以将数据合并为一个混合横截面数据。混合横截面数据的分析与标准横截面数据的分析非常相似,只是前者通常涉及解释变量随时间变化的长期差异。事实上,除了扩大样本量外,通常还会进行混合横截面分析,以了解基本关系如何随时间变化。4、面板或列数据(1)一个面板数据(或列数据)集由数据集中每个横截面单元的一个时间序列组成。(2)面板数据与横截面数据的比较①面板数据与混合横截面数据的主要区别在于,同一横截面数据的数据单元都是针对特定时期进行跟踪的。②由于面板数据需要对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进行反复观察,因此获得面板数据(尤其是个人、家庭和企业的面板数据)比获得混合横截面数据更加困难。③观察同一观察单位一段时间,应优于横断面数据,甚至是混合横断面数据。同一单位的多次观测可以控制个人、企业等观测单位的一些不可观测的特征。④面板数据的第二个优势是它通常可以研究滞后在决策行为或结果中的重要性。由于许多经济政策预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生效,因此面板数据所反映的信息更有意义。4、计量经济学分析中因果关系的概念及其他条件不变1、因果关系在大多数经济理论测试中,经济学家的目标是推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有因果影响。虽然很容易找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联系,但很难说服这种联系,除非你能得到某种因果关系。2、其他条件不变“其他(相关)因素保持不变”的概念在因果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必须固定所有其他相关因素。由于社会科学中收集的大多数数据都是非实验性的,因此寻找因果关系具有挑战性。...

    2022-05-08

  •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二版李芒pdf下载最新电子书下载|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教育技术导论作者是李芒和金林。2009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是教育技术类专业教材之一。在学术争鸣的背景下,高校和专家纷纷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专着。以《教育技术概论》为题的专着多达四本简介本书在简要介绍教育技术的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并论述了教育系统的设计、教育系统的发展、利用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管理、学习资源和过程评价综合描述了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和实践内容。本书是教育部教育技术信息工程中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张敬中院士主编的创新教材《21世纪教育技术精品教材》之一。本套教材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本专业学生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除了作为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教材(全国250多所高校开设该专业)外,还可以作为其他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的阅读参考。在类似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图书目录什么是最早的教育技术第一章科技与教育科技第一节从技术本质看教育技术第2节主题技术和对象技术第三节教育技术是主要技术第二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第1节教育技术的定义第二节教育技术范畴及教育技术理论框架第三节教育技术资格第三章: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与专业建设第一节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第二节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方向第3节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要求第四节教育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总体框架第五节教育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第二部分教育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四章:教育技术发展简史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第二节教育技术的形成第五章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第一个电子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科技飞速发展第三部分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第六章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第1节学习理论第二节教学理论第三节沟通理论第4节系统科学理论第七章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第1部分:教育技术中的媒体理论第二节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设计理论第四部分教育技术实践领域与研究方法第八章教育技术实践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一节第二节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第3节现代远程教育第四节教育技术新领域第9章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第1节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概述第二部分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第三章教育技术参考文献研究方法介绍参考文献教育技术资格这里所说的“学风”,是指一门学科的学术精神、品格、信仰、使命、尊严、理想、追求、兴趣、威信等,表明了该学科的学术地位和作用。学习风格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而稳定的特征。它主要反映一个学科的整体精神面貌。研究教育技术学科的学习方式,一点一点地积累教育技术学科的学科要素,逐步了解自己学科的面貌,这是学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022-05-08

  • 金融数据分析导论基于与R语言电子版完整免费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者的话:基于R语言电子版的金融数据分析入门本书由统计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从基本的金融数据入手,讨论这些数据的汇总统计和相关的可视化方法,然后介绍商业、金融和经济学中的基本时间序列分析。还有计量经济模型,小编为你整理了本书的df版本,需要的可以下载简介本书由统计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撰写,从基本的金融数据入手,讨论这些数据的汇总统计和相关的可视化方法,然后介绍商业、金融和经济学中的基本时间序列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作者通过动手方法介绍金融数据分析,选择使用免费的R软件和实际案例来演示书中讨论的方法的实现。本书强调抽象理论和实际应用,使读者可以轻松学习金融计量模型,了解其在现实世界中的丰富应用。整本书,每一章都通过R图形直观地向读者展示了讨论主题,并通过两个详细的案例研究展示了统计学在金融中的应用。包括书中引用的R代码和供读者下载的其他数据集,允许他们创建自己的模拟并测试他们对书中介绍的方法的理解基于R语言书籍内容预览的金融数据分析简介关于作者RueyS.Tay,H.G.B.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亚历山大讲座教授,美国统计学会、数理统计学会和皇家统计学会会员,gt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是《JouralofForecatig》的联合主编,也是《亚太金融市场》、《研究非线性动力学和计量经济学》和《Metro》等期刊的副主编。蔡教授在商业和经济预测、数据分析、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等领域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并持有美国专利“Sytemadmethodforuildigatimeeriemodel(2005)”。章节目录目录推荐前言译者前言前言第一章财务数据及其特征11.1资产收益11.2债券收益率和价格51.3隐含Volatility71.4R包及其演示81.4.1R包的安装91.4.2Quatmod包91.4.3R的基本命令111.5财务数据示例121.6收益的分布特性141.7财务数据的可视化191.8一些统计分布231.8.1正态分布231.8.2对数正态分布231.8.3稳态分布241.8.4正态分布的尺度混合241.8.5多重收益25练习27参考文献27第2章金融时间序列282.1平稳性302.2相关系数和自相关函数312.3白噪声和线性时间序列362.4简单自回归模型372.4.1AR模型的性质382.4.2AR模型在实践中的识别442.4.3拟合优度492.4.4预测502.5简单移动平均模型522.5.1MA模型的性质532.5.2MA模型阶数542.5.3模型估计552.5.4MA模型的预测552.6简单的ARMA模型582.6.1ARMA(1,1)模型的性质592.6.2通用ARMA模型602.6.3ARMA模型的识别602.6.4使用预测ARMA模型632.6.5三ARMA模型的表示632.7单位根非平稳性652.7.1随机游走652.7.2带有漂移动力学的随机游走662.7.3趋势平稳时间序列682.7.4一般单位根非平稳模型682.7.5单位根检验692.8指数平滑722.9季节性模型742.9.1季节性差异752.9.2多重季节性模型772.9.3季节性虚拟变量822.10具有时间序列误差的回归模型842.11长记忆模型模型892.12模型比较和平均922.12.1样本内比较922.12.2样本外比较922.12.3模型平均96练习96参考文献97第3章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案例研究993.1每周定期汽油价格993.1.1纯时间序列模型1003.1.2使用原油价格1023.1.3应用滞后期原油价格数据1033.1.4样本外预测1043.2全球温度异常1083.2.1单位根平稳109ltrgt3.2.2非平稳趋势112ltrgt3.2.3模型比较1143.2.4长期预测1163.2.5讨论1173.3美国月失业率1213.3.1单变量时间序列模型1213.3.2替代模型1253.3.3模型比较1283.3.4使用初始失业救济申请1283.3.5模型比较135练习135参考文献136ltrgt第四章资产波动率及其模型1374.1波动率特征1374.2模型结构1384.3模型构建1404.4ARCH效应检验1414.5ARCH模型1434.5.1ARCH模型的性质1444.5.2ARCH模型的优缺点1454.5.3构建ARCH模型1454.5.4示例1494.6GARCH模型1544.6.1示例1564.6.2预测评估1634.6.3两步估计方法1644.7GARCH模型求和1644.8GARCH-M模型1664.9指数GARCH模型1684.9.1第一个例子1694.9.2模型的另一种形式1704.9.3第二个例子1704.9.4使用EGARCH模型进行预测1724.10阈值GARCH模型1734.11APARCH模型175ltrgt4.12非对称GARCH模型1774.13随机波动率模型1794.14长记忆随机波动率模型1804.15另一种方法1814.15.1高频数据的应用1814.15.2每日开放申请、高、低和收盘价183ltrgt问题187参考文献188第5章波动率模型的应用1905.1GARCH波动率期限结构1905.2期权定价和对冲1945.3时变协议方差和Beta1965.4最小方差投资组合2035.5预测207问题214参考文献214第6章高频金融数据2156.1异步交易2156.2交易价格的买卖差价2186.3交易数据的经验特征2206.4价格变化模型2246.4.1序列概率值模型2246.4.2分解模型228ltrgt6.5久期模型2326.5.1每日形态的组成部分2336.5.2ACD模型2356.5.3估计2376.6实际波动率2416.6.1治疗市场微观结构噪声2476.6.2讨论249附录A概率分布概述251附录B危险率乐趣动作253练习254参考文献255第7章极值理论、分位数估计和VaR2577.1风险度量和一致性2577.1.1风险价值2587.1.2预期损失2627.2计算风险度量的注意事项2637.3风险度量2647.3.1讨论2677.3.2多头寸2687.4VaR计算的计量经济学方法2707.5分位数估计2757.5.1分位数和顺序统计2767.5.2分位数回归2777.6极值理论2807.6.1极值理论概述2807.6.2经验估计2827.6.3股票收益的应用2847.7VaR中极值的应用2887.7.1讨论2897.7.2多期VaR290ltrgt7.7.3回报水平2907.8超出阈值的峰值2917.8.1统计理论2927.8.2超均值函数2937.8.3估计2947.8.4另一种参数化方法2967.9站arylo过程298练习299参考300学习R对金融分析师意味着什么?我对金融行业了解不多。但我的一个朋友是一名股票交易员。我可能还知道一些金融行业使用的工具。顺便说一句,我最近也在学习R语言。说说我的个人经历吧。R是一种用于统计分析和绘图的语言。事实上,对于一直以业务为驱动的金融行业,从来不缺少实用的工具。据我所知,这方面有专门的公司。成熟。所以我的观点是,对于那些固定的和普通的业务,并不缺乏实用成熟的工具。因为市场是一个很大的收获。,说到这个,我一直想知道你打算用R做什么?据我了解,R也可以用来探索、分析现有数据并有效地映射它。使大数据图形化。它用于统计计算和统计图形。但前提是,如果其他软件都这样做了,为什么还要自己手动Codig呢?所以对于常规业务来说没有必要,因为有软件可以做,而且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您是精算师或基于数据分析和预测的特定市场前景。这时候,你可能需要R语言的帮助,。用好R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A:R语言分析需要数据源吗?B:如何快速熟练地使用R?所以总结一下。观点很简单。对于常规业务,确实没有必要矫枉过正。普通软件就够用了。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学习Codig,你也觉得可以自己编写数据模型来分析和预测自己的假设。.这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使用它的前提是解决我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如果你想把它做好,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学习R本身。其实R语言的实际意义就是避免那些商业软件内部代码的不公开。只有内部人员知道计算和分析规则。但普通用户和分析师不知道。R的目的是在下一个前提下有数据您可以自由地计算任何您想要的统计数据或图表。其实也避免了固定业务分析中的一些问题。将截断的均值作为统计向量是不可能的。它可以很好地避免不明确的统计分析方法。问题。以下是我推荐给R语言的一些书:ltgt2013年4月刚出版的新书。它不是学术性的。它使用两种语言,Ruy和R。它很容易学习。非常适合入门或电脑编程较差的同学。因为这本书更实用。此外,语言的内容被稀释了。专注于R语言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它可以让你从学习R语言的细节中解脱出来。能够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体验语言的用户。这是一本入门的好书。教材。或者你不知道如何参考入门级进阶的海量学习资料。你可以看看ltgt老外写的,说不定能明确你的方向。传送门:R初学者指南当然,R官方门户网站上还是有很多学习和使用参考的例子:TheComreheiveRArchiveNetwork如果你觉得这些介绍性的东西不能满足你对R语言的好奇心和满足感?好吧更深入的内容可能值得您研究。如果你想用好R,可以看这本书rgtltltRiActiogtgt中文版也于近期发布。传送门:R语言实战(Chia-u首发)...

    2022-05-08 r语言 gtsummary r语言 gtex数据库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